风采展示

风采展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风采展示 -> 正文

【榜样学子】龚家伟:佳境渐开勤为径 唯以奋斗写华章

2025年04月15日 15:49  点击:[]



春雨绵绵润梦泽 成长之路绽繁花

在绵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四年时光里,龚家伟如同一颗种子,在春雨的滋润下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从一名普通学生到站上全国竞赛的舞台,都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师长的悉心栽培。这四年里,龚家伟经历了一场场春雨的洗礼,从最初的迷茫走向坚定,从稚嫩蜕变为成熟。

大二那年,龚家伟首次参加第十一届“华文杯”师范技能比赛。作为一名新人,他感到茫然无措,仿佛一颗被埋在土中的种子,始终无法冲破头顶的那层壳。就在他彷徨之际,一场“春雨”悄然降临——闫秋洁老师成为他的专业老师带领他开始新的征程。从教学设计到赛场展示,闫老师细致入微地全程指导他。龚家伟仍然记得打开闫老师修改的课件时的震惊,只见课件上的批注填满了整个屏幕,每条语音时长都是2分钟,从条条语音中龚家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切与期望。闫老师的指导不仅细致,更充满温暖,她从未批评过龚家伟,每一次纠正错误都传递着鼓励与信任。这场春雨来得猛烈又温柔,让龚家伟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而出,势如破竹。最终,他在第十一届“华文杯”师范技能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初露锋芒。

龚家伟深知,教学设计的创新性是最大的挑战。在第十二届“华文杯”师范技能比赛中,他选择的课题是“DNA的结构”。走进赛场,眼前的景象让他倍感震惊:参赛选手们各出奇招,有的带来一整盆鱼,有的展示人骨骨骼标本等等。更为棘手的是,11位选手中竟有4人跟他选择了同一课题。虽然自己亲手制作了一个可旋转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但眼前的情况还是让他倍感压力。他在现场模拟了富兰克林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拍摄DNA晶体衍射照片的实验,这不仅展现了科学探索的真实过程,更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教学场景。最终,龚家伟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第十二届“华文杯”教学技能二等奖。

“教育,是点燃一把火,不是装满一桶水。”这是龚家伟的座右铭。源于对生物科学的热爱,以及自幼便在心中萌芽的教师梦。在高考填志愿时,龚家伟选择了生物科学专业。在校园中,他沉浸在生物科学的知识海洋,尽情探索生命的奥秘。除了专注学业,龚家伟还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做家教,他曾帮助一名艺体高中学生7天内通过生物会考。通过精心梳理知识点,整理成一套套完整的习题集,让这位高中生顺利地通过了会考。丰富的家教经历,不仅让龚家伟不断充实自我,更让他对“教育”一词有了更深的领悟。他深知,如今学生个性化发展突出,教育应是激发学生潜能的“点火”过程,绝非简单的“填鸭式”教学。后来在绵阳南山中学实习时,龚家伟站在三尺讲台上,挥洒汗水培育桃李。他不仅生动地讲解生物知识,还凭借扎实的英语功底为学生讲授英语听力,因此被亲切地称作“会讲英语的生物老师”。学生遇到生活难题,他也总是热情耐心地解答。实习结束后,同学们将心里话写满一个笔记本,作为礼物送给龚家伟。他点燃的那把火,照亮了同学们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自己的内心。

龚家伟的成长之路,如同一场场春雨的洗礼。从最初的迷茫到如今的自信,从一颗小苗到一朵绽放的鲜花,他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师长的悉心指导与自身的不断努力。春雨润物,静待花开,龚家伟的故事,正是无数师范生在成长路上的缩影,他们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成长篇章。

躬身实践探真知 创新路上勇攀登

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沃土上,龚家伟以累累硕果书写着新时代大学生的创新答卷。从大一新生到国家级双创项目负责人,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这位青年用脚步丈量科研深度,用实践诠释创新真谛。

龚家伟将自己独特的管理智慧融入项目团队的建设之中。不同于传统的分工模式,他创新采用“自主攻坚+团队优化”的工作方法,既能娴熟运用专业软件独立完成项目主体框架,又善于激发团队成员在视频制作、数据分析等细分领域的专业优势。这种独特的协作模式,使得他主持的4项校级、2项省级及2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均实现高效推进。

“真正的创新要扎根现实土壤。”在仙海区芍药基地的烈日下,在养殖户塘边的泥泞中,龚家伟带领团队践行着这一理念。他们聚焦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将鱼类、蛙类生态养殖研究转化为可复制的技术方案,开发的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获得软件著作权。通过20余次实地调研建立的养殖数据库,既为农户提供科学指导,又为科研团队积累珍贵样本,真正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三年来,龚家伟的创新履历熠熠生辉:蝉联“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金奖,摘得省级银奖,累计斩获1金2银1铜。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数百次实验室通宵达旦的坚守,是走遍仙海湖数家养殖场的执着。

龚家伟在回忆自己创新创业项目的辉煌历程后,凝练出了四条实践真知:强调项目可行性需经“沙盘推演—小试中试—规模应用”三重验证;倡导组建跨学科团队形成“化学效应”;主张将政策解读能力作为项目选题的“指南针”;更以陆游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寄语学弟学妹。其指导的2支新生团队已在最新校级评选中崭露头角。

从教室到实验室,龚家伟始终以“顶天立地”的科研追求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正如其常说的:“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让论文里的铅字,真正变成田野里的稻香。”这位在创新路上笃行不怠的青年,正以智慧和汗水续写着属于当代新青年的奋斗篇章。

且以青春赴山海 青舟无惧万重山

从大一开始,龚家伟就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时间管理能力。他同时担任班长、学院实践部干事和学校招生科协会学生助理三个职务,每天的行程满满当当。“除了睡觉在寝室,基本上都在教室、办公室。”他笑着说。到了大二,龚家伟依然保持着这种忙碌的节奏。这些工作不仅锻炼了他的组织协调能力,更让他学会了如何在繁忙中保持高效与专注。龚家伟的时间管理秘诀在于“今日事今日毕”。他习惯将待办事项列成清单,遇到相关事务就“顺带解决”,追求时间利用的最大化。这种高效的工作方式,让他在繁忙的学生工作中游刃有余。

在第二届四川省大学生“生命之星”生命科学竞赛中,龚家伟作为队长,带领团队斩获了四川省三等奖。这项比赛的内容与分子生物学相关,而当时他还没有学过这门课程。面对未知的挑战,龚家伟没有退缩,而是主动去学习分子生物学知识。他找到老师请教,自己查阅文献,每天写完实验记录后都主动交给老师检查、修改。他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各种资料,最终在自学和老师的指导下,带领团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总结了之前的经验后,龚家伟和小组的同学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荣获国家二等奖、四川省一等奖的荣誉。

2022年的暑假,龚家伟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人民政府团委见习。当梓潼县发现新冠病毒核酸初筛阳性人员时,他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了防疫志愿者活动。龚家伟说;“自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在核酸检测点,他负责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维持秩序。在活动中,他亲身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与支持,也深刻体会到了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真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力量,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龚家伟的言行,充分展现了他作为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4级新生辅导员在开学时这样介绍龚家伟:“龚家伟非常厉害,你们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找他帮忙。”后来一个新生找到了龚家伟,希望他能介绍一份兼职工作。然而,龚家伟并没有直接给他介绍工作,而是建议他说:“如果家里不是特别困难,建议不做兼职。大一大二这个阶段,不是要赚多少钱,而是利用这个时间去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见识。你可以去参加一些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可以提升你的能力,都是不错的选择。”龚家伟的这番话,不仅体现了他对学弟学妹的关心与负责,更彰显了他对大学时光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新生们,大学是成长的舞台。

从教室到办公室,从学校到社会,龚家伟始终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在大学里,他奔赴一场又一场的山海,途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展现青年应有的风貌。

对于我校即将召开的党代会,龚家伟表示,作为学校的一名学生,能见证学校不断发展,他深感荣幸,也期待能为学校迈向更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想法。他坚信,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引领和全体师生的团结协作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耕耘和同学们的勤学奋进中,学校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

龚家伟,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中共党员。曾获“校长奖学金”1次,“专业一等奖学金”5次,“专业三等奖学金”1次;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五好学生标兵”;第十一届“华文杯”师范技能比赛教学技能二等奖、第十二届“华文杯”师范技能比赛教学技能二等奖、第九届“田家炳杯”师范技能比赛教学技能二等奖;“建行杯”第八届绵阳师范学院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金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1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二等奖;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主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省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获“优秀志愿者”称号。

(来源:党委宣传部 采写:大学生通讯社 李思瑶 冯万翔 向婷婷 编辑:张杰 审核:陈强)


上一条:【榜样教师】邓华:二十年岁月 造炬成阳 下一条:【榜样学子】张羽:清溪奔快 不管青山碍

关闭